『1.13』子曰:“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!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,体物而不可遗。……”

2015-08-13 07:51 阅读(?)评论(0)

『1.13』子曰:“鬼神之为德,其盛矣乎!视之而弗见,听之而弗闻,体物而不可遗。使天下之人,齐明盛服,以承祭祀。洋洋乎!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。《诗》曰:‘神之格思,不可度思,矧可射思。’夫微之显,诚之不可掩,如此夫!”

【注释】

齐明盛服:齐(zhāi)。通“斋”,斋戒。明,洁净。盛服:即盛装。

神之格思……:引自《诗经·大雅·抑》。格,来临。思,语气词。度(duó),揣度。矧(shěn),况且。射(yì),厌,指厌怠不敬。

掩:掩盖。

【白话译文】

孔子说:“鬼神的德行可真是大得很啊!看它也看不见,听它也听不到,但它却体现在万物之中使人无法离开它。天下的人都斋戒净心,穿着庄重整齐的服装去祭祀它。洋洋乎无所不在啊!好像就在你的头上,好像就在你左右。《诗经》说:‘神的降临,不可揣测,怎么能够怠慢不敬呢?’从隐微到显著,就是这样真诚的不可掩盖啊!”

〖续貂〗

这个世界究竟是否有鬼神?

现今科学发达,然有神之论者还是大有人在的,讨论这一命题的真假,既无精力,也无意义,我还是避过为好。

只是我是一个无神论者,但对有神论者并不排斥,只看其如何对待神灵。一些外国人批评国人没有宗教信仰,缺少对于神灵的敬畏,感觉很不可思议,可是实实在在地讲,只是我们一部分人没有宗教信仰,而人活于世未必需要宗教的信仰。

在我国佛教、道教还是比较兴盛的,也有人信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,而广大的农村,人们信仰的或许不是这些世界有名的大宗教,但有一些迷信的信仰。

因为缺乏教育,广大的劳动人民对于这些迷信的信仰很驳杂,老天爷、灶王爷、泰山奶奶、狐仙之类的神灵,大家甚至分不清楚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神灵,这些神灵的信息仅只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故事。但人们相信,在我们人类社会之外,还有一个神鬼的世界,那个世界有时候会与我们的社会有交集,也有一些异能之士能够往来于这两个世界。对于这些,人们没有统一的教义,大部分人由于文化水平低,也缺乏清醒的认识,甚至兼收并蓄,关公战秦琼,但主体的精神都是教人向善的,有胜于无。

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,记得曾经问父亲,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灵,父亲的回答是“信则有,不信则无”,这样一个含糊的回答,不知道父亲是从哪得来的,也难以让我确信到底有还是没有。而据我的观察,大部分的人都是相信神灵的,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,不是不报,时候未到,时候一到,一切都报”的因果报应说大家还是普遍相信的,可是很多时候,人们的信仰并不是那么虔诚,偶尔也会犯点错误,那可能是由于对神灵、是非认识的不足,经过高人点化,或者事后的补救可以修正所犯过错带来的影响。

而对于一些大事,如婚姻的决断,人们会借助聚集于集市上专门的算卦场所的算命先生。他们会将算命先生的预测,作为重要的参考。至于那些算命先生的预测的准确性,我得到的教育又是“心诚则灵”,我到底该是信还是不信呢?

就是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中,广大的民众在一代一代地繁衍着;也就是在在这种糊里糊涂之中,我也在慢慢长大。

世界在变化,人类在进步,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,是人类,也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思想问题。人生的真谛是什么?这个世界本来或应该是什么样子?……这些问题时时困扰着我,大概也困扰着大多数的人吧?

我也曾经很想让自己有一种宗教的信仰,然而始终无法说服自己去信仰一种宗教。或许,在宗教之外,另有其他的途径来解决这些思想的问题,孔子的思想,或许就是这另外的途径。

遥想孔子当年,遥想中庸写作的当年,孔子、子思们面对着的是比我们今天更加蒙昧,对于世界的未知知道得更少的民众,由于对自然的敬畏与不解,也就对鬼神世界的存在比我们今天更加信服。

 

孔子是不相信鬼神的,所以,很少言鬼神之事,论语有载:“子不语怪,力,乱,神。”(论语『7.20』孔子平常不讲的有四事。一怪异,二强力,三悖乱,四神道。)

秉承孔子之教,儒家弟子对于鬼神之事,是敬而远之的。在论语中有着孔子师徒关于鬼神的对话:

季路问事鬼神。子曰: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”曰:“敢问死?”曰:“未知生,焉知死。”(『11.11』子路问奉事鬼神的方法。孔子说:“活人还不能奉事,怎么能去奉事死人?”子路又问:“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。”孔子道:“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,怎么能够懂得死?”)

樊迟问知。子曰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知矣。”( 论语『6.20』樊迟问如何是知,孔子说:“只管人事所宜,对鬼神则敬而远之,可算是知了。”)

过多地去讨论鬼神之事,孔子认为是不智之举,孔子告诉弟子“敬鬼神而远之”方为知(智),告诫弟子们少去琢磨那些死啊、神啊、鬼啊的,同时为弟子们指明为学行事之道,在于重视当下当前当世,判断事情对错的标准只论是否为人事所宜。

 

孔子并不是打倒一切,而是尊重历史,主张从历史里汲取营养。孔子自言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”(论语『7.1』孔子说:“只传述旧章,不创始制作,对于古人,信而好之”),“周监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(『3.14』孔子说:“周代继承了夏、殷二代的演进,它的一切制度礼乐文章,何等美盛呀!我是主张遵从周代的。”)但这种尊重,并不局限于简单地继承,而是有所发挥、发明。

对于民俗孔子非常尊重,也参与祭祀活动,态度还极其虔诚。

孟懿子问孝。子曰:“无违。”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,无违。”樊迟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”(论语『2.5』孟懿子问:“怎样是孝道?”孔子说:“不要违逆了。”一日樊迟为孔子御车,孔子告诉他说:“孟孙问我孝道,我答他不要违逆了。”樊迟说:“这是什么意思呀?”孔子道:“父母生时,当以礼奉事。死了,以礼葬,以礼祭。”)

祭如在。祭神如神在。子曰:“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”(论语『3.12』孔子在祭祖先时,好像真有祖先们在受祭。他祭神时,也好像真有神在他面前般。孔子说:“我若不亲身临祭,便只如不祭。”)

乡人傩(nuó)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(论语『10.10』逢乡人行傩礼驱鬼(迎神驱鬼),便穿上朝服,立在家庙的东阶上。)

利用这样那样的仪式,或参加,或论述,在既往的认识基础上有所发挥,传递自己的信念。

无论是否真正相信鬼神的存在,对待鬼神的态度却是应该一致的,那就是“诚”,至诚如神(中庸『1.19』)。执“至诚如神”之态度,可以祭鬼神,也可以行中庸之道,中庸之道的“不可须臾离”,正如鬼神之“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”,广大而精微,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任何人也离不开它。

既然如此,则人人当皈依,虔诚礼拜,认真揣摩,以中庸之思想指导自己,庶几近道矣。
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